|
|
中药材生态系统加速消失 开启系统性护航
|
|
“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如不紧急抢救保存,丢失的基因将一去不复返。”
在利益的驱动下,全国各地产区对野生动植物药材掠夺式地滥采、滥挖、滥捕杀,使得野生中药材资源迅速枯竭,市场供给量连年萎缩,一些急需的重要药材缺口达80%以上,许多关键药用动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珍贵药材零库存,已无货源应市。中药资源尤其是濒危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难题。
日前,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主进行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首次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系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保护策略,引发业内的关注。
开启系统性护航
此项课题在9项国家级课题的支持下,历经10余年研究而成。5种保护模式包括:野生种源不清的“种源保护”模式;珍稀中药资源的“种群保护”模式;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种植保护”模式;濒危中药资源的“新药源开发保护”模式;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的“生物技术”保护模式。
“其实,关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此次课题研究,是把濒危资源的保护上升到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层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如我国发布“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和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就是实施种群保护;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种植保护”模式,我国在几百年前就已实施,人参、当归、黄芪、浙贝等中药的人工种植就是因为野生资源供不应求而进行的大规模人工种植,从而保护了野生资源;濒危中药资源的“新药源开发保护”模式也已长期实施,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石斛项下收载的基原植物为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的新鲜或干燥茎,由于石斛资源紧缺,2005年版《中国药典》石斛项下收载的基原植物改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马鞭石斛及其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通过新药源的开发,解决石斛的资源问题,也保护了野生资源;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的“生物技术”保护模式也早已实施,如20年前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高薯蓣皂苷含量的薯蓣品种,通过三倍体技术培养高丹参酮或丹酚酸含量的丹参品种,通过植物细胞培养体系生产人参皂苷、紫草素、大黄蒽醌等。
珍稀药材的危险生态
近年来中药资源的匮乏,已向国人敲响警钟,中医药企业或许正面临着“无米之炊”的窘境。东北三省是我国野生道地药材的生产区,上世纪80年代之前野生药材蕴藏量高达72亿公斤之巨,进入21世纪后已锐减至14.4亿公斤,下降了80%。
“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如不紧急抢救保存,丢失的基因将一去不复返。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势必使得整个中药经济的发展失去源头支持,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业内人士指出。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植物王国之一,拥有诸多特有的珍稀植物。据了解,傅立国主编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一书提到,我国有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如:蕨类植物中的桫椤,裸子植物中的银杉、水杉,种子植物中的珙桐、望天树、梭梭、海南大风子、天目木姜子、剑叶龙血树、兰科的多种植物等。但珍稀常用中药的种类并不多,如银杏、刺五加、人参、杜仲、黄芪、厚朴、肉苁蓉、管花肉苁蓉、黄连、明党参、新疆阿魏、珊瑚菜、剑叶龙血树、平贝母、天麻、石斛等约20多种。
而随着中医药市场的迅猛发展,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所需各类动植物药材的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各地产区在利益的驱动下,对野生动植物药材掠夺式地滥采、滥挖、滥捕杀,使得野生动植物药材蕴藏量呈逐年下降之势,每年以30%的速度递减。由于植被大面积地被破坏,造成生态日益恶化,野生中药材资源加速枯竭,市场供给量连年萎缩,一些急需的重要药材缺口达80%以上,许多关键药用动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珍贵药材呈零库存,已无货源应市,中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生态难题。
广州药业广州采芝林药业总经理周路山透露:“近段时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药材的价格都有所下降,但珍稀、濒危的药材价格一直比较稳定,而且随着这些野生资源的逐渐减少,价格还会有上升的趋势。”
人工栽培防稀缺窘境
中药资源普遍存在着供需矛盾的问题。当一种中药资源需求量不大时,就没有人进行引种栽培研究,更没有人进行大规模的栽培推广,其药材只有依靠野生资源,而往往这样的品种容易出现濒危的局面。但是,当一种中药资源需求量很大时,就会有很多人进行引种栽培,就会在全国各地发展大规模栽培。
一般来说,只要栽培获得成功,栽培中药的成本往往比野生资源的采集更低,会起到有效地保护野生资源的作用。如银杏、杜仲、黄芪、珊瑚菜、黄姜等,很少有人再去采集野生资源。
大力发展中药材的人工栽培,是保护中药资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据介绍,对于珍稀常用中药资源,目前除沉香、新疆阿魏、剑叶龙血树、石斛、川贝、虫草等较难人工栽培或培植的珍稀常用中药外,大部分珍稀常用中药不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反,随着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工程的实施,中药材栽培发展很快,有效地保护了野生植物资源,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物种。
目前,对于较难人工栽培或培植的珍稀常用中药,一方面需要进行野生资源的保护,为人工栽培或培植保留足够的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人工栽培或培植的技术研究,攻克技术难关以早日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为有效地保护野生资源提供保障。
来源:医药经济报 |
|
点击率:26827
|
|
发布时间:2009-02-25
|
|
|
中华验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E-Mail:coaatw@gmail.com
|
|
|
|